因材施教必须依每个人的「材」,施以不同的「教」,而「材」不单只是智能、能力而已,其可分为「生理的材」、「智能的材」与「气质的材」三种。根据每个个体不同的特点与反应,教育个体如何强化学习与改善所欠缺的能力。 生理的材: 特别是孩子的成长阶段,每个年龄层都有生理上应有的反应与行为特征。例如,3岁的孩子,生理上应该会单脚站、会向前跳、认识颜色、了解上下/前后的概念、会手指操、能自己穿运动衣、会辨识男生/女生等等的行为特征。如果孩子未出现这些生理上的特征,就表示可能欠缺某项技能,或是生理上该接受辅导、治疗。 智能的材: 指智慧能力上的表现,依照智能表现,可分为八大领域~ ◎语文智慧 ◎逻辑─数学智能 ◎人际智慧 ◎自然观察智慧 ◎肢体─动觉智慧 ◎音乐节奏智能 ◎内省智慧 ◎视觉─空间智能 气质的材: 指因性格所显示的外在表征,给人不同的「气质」感受,与〝生理〞、〝智能〞所不同,会依着成长经验与学习历练,还有自我认知的影响,有不同行为的选择,给人不同的「气质」感受。 活动量~指活动时表现的程度。 规律性~指作息、胃口及生理排泄之规则性。 趋避或趋近性~指第一次接受的人、事、物、情况、环境或食物时表现出〝接受〞或〝退缩〞之表现。 适应性~指接受不同的人、事、物、情况、环境或食物时须调适的程度。 情绪本质~指一天清醒时,对不同情况所呈现快乐或不快乐,和悦不和悦的情绪表现比例。 反应强度~指针对各种不同的内在或外在刺激时,经由语言、动作、情绪之表现激烈程度。 注意力分散度~指须有多少刺激量,能引起注意力分散的程度。 坚持度~指正在做或正想做某事时,若有外来之任何形式阻碍时,能克服困难而持续做的程度。 反应阈值~指要引起某种反应(行为、能力或表现)时,所须给予的刺激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