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樂操練腦力 人的腦袋重量是大約一二五0公克,有一千億的神經元。據估計:人在三十五歲之後,每天會有將近一千神經元死亡,神經元一死亡就不會再生,每一神經元能與其他十萬的神經元連線。腦袋的「可塑性」相當高,每當我們學習一種新的技巧、手藝、樂器、繪畫、語言、哲理等,腦神經就會產生新的連線。即使腦神經細胞日漸死亡,或因腦中風、創傷突然死亡,只要努力「重新」學習,自會有新的連線去補償那些死了的神經的功能,故仍然有可能保持腦的活力,有復健的希望,腦筋是愈用愈靈光,有計畫的操練腦力,就能避免失智。 一九九七年坎貝爾曾寫了一本《莫札特效應》的書,他在書裡大談聽古典音樂的好處,說古典音樂是萬靈丹,可以棄百病,可以促進一個人的思考與推理,他特別推崇莫札特的交響曲。坎貝爾是從事大眾音樂的教育家,他十幾年前就開始做這方面的研究,後來又寫了一本《莫札特對孩童的效應》,書中大談莫札特的音樂對孩童的思考能力、考試成績及身心健康的影響力,是一本暢銷書。 最近的幾個研究報告指出:有音樂「修養」的人,他們的腦發育及成長與眾不同。美國的一位加州大學物理教授蕭博士(G.Shaw)報導︰聽了莫札特的交響曲,能激發數理及推理的能力。他發現︰音樂的音階幾乎是頻率的對數數列,而數理空間的推理思考的腦波形態與音樂的波態很類似,故他說︰聽音樂能促進腦部的發育與成長,尤其是莫札特的交響曲最為有效。他以許多有名的科學家都喜歡音樂來佐證他的推理,如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喜歡拉小提琴、古典音樂。 我們都知道莫札特是位音樂天才,他五歲時就會作曲,只可惜他只活了三十五歲。他的曲子不同凡響,相當特出、令人振作、百聽不厭、會有如此的效應,想必有刺激腦神經的功能。幾年前蕭歐博士曾經報導︰一群大學生在聽完莫札特的音樂後,他們的空間推理測驗成績有顯著的進步,但他發現這效應只維持十至十五分鐘,相當短暫。但是如果以五歲多的小孩做測驗,他發現學鋼琴的一組,他們的推理空間成績要比沒有學琴的一組高出三成半,並且這效應可以保持好幾天,可見腦的「可塑性」,尤其是年紀愈小愈容易「改造」。 蕭歐的最近一個測驗是在美國洛杉磯,對象是十幾歲的學童,有不同種族與背景的學生,那些聽莫札特的音樂及學了幾個月鋼琴的一群,他們的推理成績比一般沒有音樂訓練的一群要高出百分之二十七。最近有科學家利用磁共振影像掃描術來測驗音樂對腦部的作用;曾經有過五年以上音樂修養的人,他們的左顳葉要比沒有音樂修養者大些,有趣的是腦的這部位正是用來記單字的。 另外加拿大的馬其爾大學傳神經心理學家布拉德教授報導︰音樂的旋律對一個人的感情會有很大的影響。他利用FMIRI的技術來測探音樂旋律對腦的刺激反應。如果有沉悶的音樂時,他會刺激腦右邊的副海馬區回地帶,這部位是控制感情的部位。但如果音樂的旋律變得柔美、輕鬆、愉快時,左右兩邊控制感情的腦部會開始放電波反應。 布拉德教授表示︰不同的音樂旋律會刺激不同的腦神經細胞,將來能利用音樂的旋律來治療或矯正某些神經疾病或不正常的心理問題。音樂與藝術的學習不像其他學科,它需要學生經常去學習、練習、體會、參與表演,他並且能培養美的欣賞能力,了解人文與歷史的背景,其他學科常常只有學習、唸唸書、背背書、應付考試,過了一陣子就忘得一乾二淨,還給老師了。 故教育家與最近神經科學家的研究結論是︰音樂的訓練是一輩子事,孩童及年輕時代的音樂與藝術的接觸與學習最為重要,它是腦的可塑性的高峰時期、音樂與藝術會激發學生的腦神經細胞,使學生變得聰明。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