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心理系教授安瓊麗里拉博士(Dr. Angeline Stoll Lillard) 是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博士,同時也曾是一位國際認證的蒙特梭利教師,於2006年寫了這本天才背後的科學: 蒙特梭利一書,這本書是繼瑪麗亞蒙特梭利博士本人著作後的一部詳細討論蒙特梭利教育中的教育方法與現代大腦認知心理學及學習心理學上的研究做一個清楚的對比,其中羅列了下面八個重要的學習原則,在此粗淺地介紹一下,讓關心教育的父母和老師們了解蒙特梭利教育中有那些原則被現代學習心理學所驗證,並應用於生活中: 原則一:動作和認知是唇齒相依的,動作強化了思考和學習. 而蒙特梭利教育的基本設計就是透過自由的環境,自我選擇教具操作,動手就是動腦,手是腦的延伸。 原則二: 當學習者有控制權時,在學習和生理狀況會更增強,當孩子自由選擇教具,他們傾向更容易專注於自我選擇的事物上,同時,自主學習的效率是被動學習效率的十倍以上。 原則三:當學習者對學習的事物有興趣,學習效果更好,學習情緒愈好,學習效果愈佳,因此蒙特利教師中的教具擺設、教具的顏色形狀必須是能吸引孩子去操作。 原則四: 用外在增強物,例如為錢閱讀或考試分數時,當增強物消失,學習動機便受到明顯的影響。蒙特梭利教室中不用物質獎賞或懲罰來作為孩子學習或行為的增強物,因為,學習是由內而外開的門,物質獎賞往往讓孩子失去對於學習本身所帶來的樂趣的關注,而將焦點放在獎賞上;而處罰所帶來的負面情緒不利於該科目的學習。 原則五: 合作模式會促進學習效果. 蒙特梭利教室中的混齡學習就是讓大小孩子自然組織一個小社會情境,彼此尊重,相互學習;對於大的孩子是學習領導與溝通並照顧她人的能力;對於小的孩子能夠模仿大孩子的正面行為。 原則六: 在真實情境下學習,學習效果比抽象情境更深、更久. 蒙特梭利教室內的日常生活工作教具,大都是真實但縮小適合孩子使用的器皿所組成,而不鼓勵用玩具式塑膠的器皿,因為,他們在教室的任何學習,都應該可以在生活中去實踐。 原則七: 成人若以合適於他/她的方式互動,其學習成效會更加卓著. 成人能否真正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和語言來教導孩子,是老師和父母的重要考驗。 原則八: 環境的秩序對於孩子有很好的穩定作用. 蒙特梭利教室中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物有定位,物歸原處,這會讓孩子每天進入該教室中有安全感及秩序感,學習的情緒穩定正向,學習的效率勢必更加良好。
總結: 這八項原則都是現代心理學上驗證過對於學習有正向幫助的原則,而這些原則恰巧都是蒙特梭利教育一百零五年來的教育原則,所以,只要我們的父母能夠靈活將以上的八個原則應用於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中,即便我們無法送自己的孩子去上蒙特梭利學校,但是我們隨時可以做一個稱職的蒙特梭利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