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小孩」,能提升你的领导力,而不是削弱你的竞争力
------------------------------------------------------------------------------------------------------------------------------------------------------------------- 你是否曾从育儿经验得到启发,有助于管理能力的提升? 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这篇文章,将挑战你过去的认知。请先看以下两个例子,她们是全世界最有权力的女人。 欧布莱特(Madeleine Albright),前美国国务卿,她年轻时,为了照顾三个小孩,专心当了十五年的家庭主妇。直到三十九岁,取得博士学位后才重返职场。工作二十年后,也就是一九九七年一月二十三日,她站在白宫著名的椭圆型办公室内,在总统柯林顿旁,宣誓就任国务卿,成为美有史以来第一位女国务卿。 证据:四份调查报告同一结论 养儿育女有助提升领导能力 另一个女人,是跨国品牌公司Sara Lee现任执行长布兰达(Brenda Barnes),她曾任百事可乐北美区执行长,但为了养育三个小孩,她也曾离开职场,专心的过了六年家庭主妇生活后,于二○○四年复出。一回到职场,她就跻身《富比世》杂志全球百位最有权势的女性排行榜,今年十一月,她更是第二次入榜,并高居第九名。 曾是《财星》杂志权势女性榜上的人物,宝侨(P&G)全球婴儿产品部总裁黛比(Deb Henretta)认为,带小孩的经验,与一个经理人的领导力,两者间有显著的正向关系:「你不能说我是『尽管为人父母,但还能够成为杰出的经理人』,而应该说『因为我为人父母,所以我才能成为更好的经理人』。」 过去,养儿育女,让身为父母的经理人,尤其是女性焦头烂额,在事业与家庭两边挣扎。然而,一些新版的故事正在全世界发生,欧布莱特、布兰达、黛比,将不再是特例。 这个新现象,背后有四份最新报告的支撑。 二○○○年与二○○二年,两份美国田野调查,共针对一百二十位高学历的高阶女性主管进行研究后发现:「为人父母不仅不会降低,反而有助于她们的职场表现,让她们得到更高的成就。」(编按:报告来源分别是韦斯利学院女性研究中心〔Wellesley College Center for Research on Women〕、北卡罗莱纳州葛林斯堡创意领导中心〔The Center for Creative Leadership〕。) 紧接着,二○○五年,一份四万人次的问卷调查更显示:高达八一%的受访者认为,有小孩的女性主管在耐心、聆听技巧与时间管理上表现优异,也使得他们比较喜欢追随有小孩的女性主管。这份报告来自美国女性职涯成长团体WorldWit。 最具体的一份报告,作者则为曾经获普立兹奖提名的美国纽约时报前记者安.克坦顿(Ann Crittenden)。她深度访谈CNBC电视台的总裁暨执行长等一百多位专业表现杰出的父母后,归纳出育儿跟领导的共通技巧包括:一、耐心、同理心等人际沟通技巧;二、激发学习成长潜能的技巧;三、以身作则,表现类似诚信、正直这种道德勇气的特质等。 在这一百多位高阶受访者中,多数都同意,育儿经验跟领导技巧有密切关联。因此,她下了一个结论:养儿育女是多数人一生中必经、且最辛苦的工作,若能认真经营亲子关系的经理人,一定可从中提升领导能力,因此,「领导从家庭开始」。 时代杂志集团董事长安.摩尔(Ann Moore)如是说:「当你需要领导别人,当你需要组织团队的时候,或许你最需要的技能就是一般母亲在家里带小孩的那套。」 然而,美国的情况如此,台湾的经理人呢? 针对此议题,《商业周刊》对国内十四名专业经理人进行调查,包括永丰余董事长邱秀莹、Google台湾区总经理张成秀、光宝董事长宋恭源、中国输出入银行理事主席符宝玲、一○四人力银行董事长杨基宽等人。 在「你在育儿经验上得到的启发,是否有助于管理能力的提升?」问题中,虽有一半的人回答是肯定的,但经交叉比对后,则得到一个有趣的结论:年轻的经理人比年长一代(五十岁以上),较容易从育儿上得到启发。 落差:年轻人较年长者易从中学习 台湾人的体验认知不如美国人 这份调查点出了台湾经理人的育儿状况: 一、年长的经理人,在小孩的成长过程中普遍缺席,他们对问卷的回答多半是「孩子大了,记不得,」或者间接表示「亲子关系没有很好」。 二、年轻一代的经理人,更重视小孩的养育,关心小孩的竞争力。但他们的育儿类型又分为两种,一种只花时间,却没有用心,因此无法与孩子进行深度互动、得到回馈;另一种父母,他们花了时间、心思陪伴小孩,却苦无对的方法。 拥有两个小孩的明基电通台湾区总经理洪汉青,就是一例。他说,由于跟小孩相处的时间不多,「以前,我唯一的教养方式就是溺爱他们。」直到后来,当他要小孩遵守规范,却发现他们理都不理的时候,才知道小孩也需要领导跟管理。 简单来说,从育儿学领导的概念,在美国等先进国家成为最新趋势,在台湾,却还未被认同,就算有认同者,也很难做到。信谊基金会执行长张杏如点出个中原因——过去一代以权威教养小孩,而年轻父母虽然知道要用爱来教小孩,教养的知识与方法都还不够成熟,因此,从育儿当中得到有用的启发比例甚低。 然而,事实是,不管你是否心甘情愿,当你为人父母的那一刻,你其实就在家中扮演领导的角色,家庭,是你第一个领导训练场,而且,「你永远无法从家里退休」,即使无所作为,也在发挥负向的领导力。 因此,「这是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台大管理学院教授柯承恩说。当我们努力做好家中领导角色时,这些内在能力将有助于提升企业领导力。 那要怎么做呢? 一九九六年被《时代》杂志选为二十五个最具影响力人物的成功大师——史蒂芬.柯维(Stephen R. Covey),是九个小孩的父亲,四十七个孙子的祖父。他以自身的经历,总结了一套经营高效能家庭的心法。 典范:活用「领导树」四种角色 就可带领家庭、企业成员成长茁壮 他认为,要营造一个成功幸福的家庭,父母必须扮演四种领导角色,他用「家庭领导之树」来描绘这四种角色的功能: 一、楷模(modeling),这是树根,父母必须决定要传递给孩子的价值观与文化后,自己树立榜样。 二、辅导支持(mentoring),这是树成长茁壮的养分。父母要无条件的给予,让家人感受到无私的爱。 三、规画(organizing),这是枝干,父母必须建立家庭成员固定聚会的系统。若没有安排任何家庭的聚会跟时间,家庭结构松散,无法建立共享的理念跟价值。 四、教导(teaching),这是枝叶,也就是扮演指正方向的角色。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犯错? 柯维说,越是树的底部越重要,但为人父母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在枝叶上花功夫,每天叨念小孩要念书、要诚实......,却徒劳无功。而家庭领导之树的经营,与企业领导之树有异曲同工之妙,若父母能藉由养儿育女的经验,好好经营家庭之树,并将这经验移植到职场上,将可收同等良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