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林婉蓉 (02-14 15:45) |
發表討論
列印
詳細資料
|
杜拉克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如此具有影响力的人,家庭教育功不可没。他从小就广泛而深入的涉略了音乐、哲学、文学等人文领域的知识,造就了他的人文素养。知识或许可以靠读书累积而来,但是人文素养是需要从小灌溉培养的。
常有家长跟我抱怨,说孩子不爱读书、老爱看电视。当我听到这样的抱怨,我只想反问一句:「你爱读书吗?你不爱看电视吗?」。有多少人从学校毕业后就再也没有拿起书本,父母如不能明白以身作则的重要,终究是「自食其果」还埋怨自己命苦呢!
-------------------------------------------------------------------------------------------------------------------------------------------------------------------
主旨: 佛洛伊德曾预言杜拉克:「将来或许会成为欧洲最伟大的人」
作者:林婉蓉
8岁时,杜拉克(Peter F. Drucker)就认识了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他曾被佛洛伊德断言:「将来或许会成为欧洲最伟大的人。」佛洛伊德一语中的。杜拉克果然成为活了将近百岁的一代思想宗师,「诺贝尔奖得主很多,但有哪几个能像杜拉克这样经得起千锤百炼?」长荣酒店国际连锁副总经理骆鸿荣赞叹。
20世纪前半叶是动荡的时代,也是各种思想争鸣的年代。1909年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杜拉克,父亲是经济学者、也是律师,母亲为奥地利首位女性医学家。杜拉克丰厚的知识涵养并非一朝一夕得来,而是从童年开始养成。每个星期有好几天晚餐,杜拉克的父母,或是在马勒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担任独奏的祖母,会分别主持时事、医学、音乐、数学、哲学或文学等专门主题的讨论会,杜拉克和姊姊也会一起用餐聆听。联合晚报总主笔蔡诗萍有感而发,「父母结交的朋友和往来方式,对自己和孩子都有长远影响,关系到未来的发展。」 特立独行做自己 杜拉克自称从写第一本书开始至今,无不强调人的多变、多元和独特,其实他自己就是一个特立独行且特别的人。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杜拉克参加一个为上流社会儿童举办的耶诞派对,大人和小孩都在讨论当时一宗「发国难财」的「克伦兹案」。当大家都一致责难克伦兹时,小杜拉克却慷慨激昂地为克伦兹辩护?
|
 Load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