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漂亮的人生成绩单 SI团队资深讲师刘晨 日前,本报记者就家长感兴趣的一些话题走访了刘晨老师。 记者:一些家长表示,学习好就是一切。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刘晨:在我从事咨询工作以来,常听到家长说:“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灵丹妙药,吃了可以让孩子学习好,就算是一万块钱一颗,我都会舍得买。”这个现象说明了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殷切期盼。 在我们过往的人生经验中,大家都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能够考上好的大学,就会有美好的前程,以至于我们给孩子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学习好就是一切”。可在这个过程中,。这颗“灵丹妙药”究竟是什么呢?要到哪里才能买到呢? 其实,这颗“灵丹妙药”是不需花钱就可以买到的,它是每个父母身上都有的资源,那就是『鼓励』、『尊重』与『倾听』。家长和孩子交流互动的模式直接决定了孩子的学习动机,这种从心理建设去架构孩子信心的模式,会引发孩子持续一生自动自发的学习动机。 记者:作为家长,如何把握好建立孩子良好人格的关键时期? 刘晨:在通过跟老师的交流和对学生的心理测评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不论是成绩好坏,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表现都不甚满意,自信心价值感低落;很多学生觉得大家只认为学习情境中功课好的同学才能被认同为好学生或好孩子,父母亲或师长们总是以成绩好坏作为好孩子或好学生的认定标准,而不能对于自动自发、能友爱、诚恳、负责任及任劳任怨者也都加以肯定。 这些认识导致在学校出现一些极端的现象,有些学生一旦学习不好,就自暴自弃,其他方面也很难再有好的表现。还有一些学习好的学生认为,只要自己学习好就行,其它的方面都不做要求。这也使得很多学生学业不错,但人品不佳。这些现象都是我们成人在与孩子交流互动时传递出来的错误认知所导致的。 今天,有越来越多的社会用人单位对就业大学生素质和人品表示不满,除了对孩子感到遗憾以外,我更多的是心疼这些家长。我们在为孩子铺垫好一切学习条件时,就真的能让孩子拥有美好的前程吗?成功事业的前提除拥有专业知识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人际关系、挫折容忍力及伦理与道德观念,这种被社会所重视的『软实力』正是人格培养的关键所在。只要家长拥有正确的教养观念,用赞美代替嫌弃,用肯定取代批评,用接纳取代责打,了解孩子并倾听孩子的心,就能轻松引导孩子敲开幸福之门。 刘晨老师最后通过本报建议家长:从孩子心理建设学习动机的关键就是把学习交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在生活中鼓励和肯定学习以外的其他能力,包括孩子表现出来的友爱、诚恳、负责任等好的品格,学会和孩子做朋友。如果能够做到,请放心,你们的孩子一定可以交出一张漂亮的人生成绩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