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亲子(简) 文件 沉重的爱
作者: (SecDA) Ariel (01-19 15:45) 發表討論 列印 詳細資料

 

                                 Case Study

填写日期:

案件编号

CS

案件分类

□企业 □智慧学校þ亲子 □朋友 □夫妻 □其他    

 

案件标题

沉重的爱

个案化名

林玮萍

年龄

30

咨询顾问

黄秋蓉

内容简述

玮萍从小就得不到母亲的肯定,因此她到现在都还不能肯定自我,眼看从小母亲对自己的态度,现在在自己的小孩身上重演,但又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每天下班到母亲家接小孩成为另一个压力的来源。

评量项目

玮萍:工作取向准备度、父母养儿育女认知、彩迹、图迹

儿子:社会模仿相似点(三)、竞争力多元智慧、彩迹、图迹

评量结果

妈妈

性格特质:沉着冷静型

惜话如金,说话简洁,认为自己想过的,他人也应该了解,容易将焦点专注在问题点上,对于情感的表达较为含蓄,人际互动范围不大。因性格之故,内心虽充满热情且关心他人,亦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但因习惯于控制自我情感,不愿把内心的热情表现在脸上,对孩子容易要求的多,鼓励的少,容易造成孩子的成就感不足。

性格优势:沉着冷静、善控情感、富责任感,处理事物信赖度高。

性格盲点:外表冷漠高傲、稍嫌主观、较倾向于自己选择对象进行人际互动。

彩迹报告潜意识心里倾向﹝动态﹞:

1较常将委屈或不满潜藏在内心深处,形成自我压力。

2常以逃避方式面对困难或挫折,易造成内心恐惧。

图迹报告潜意识心里倾向﹝动态﹞

1  被爱与被关怀的心里基本需求欠佳,造成安全感不够,自信心不足。

 

儿子

天生气质

趋避性高(●)、适应性低(●)、坚持度较高(●)、反应强度强(▲)、

情绪本质偏负(▲)

竞争力多元智慧:86.9%

数理逻辑、自然观察稍弱

彩迹报告潜意识心里倾向﹝动态﹞:

1自我感受性高,尽力想拥有平等、公平之地位。

2正处于难以解决的麻烦事物之中,因此身心俱疲。

 

图迹报告潜意识心里倾向﹝动态﹞

1、情境适应度欠佳,造成安全感不够及自信心不足。

咨询得知

玮萍夫妻俩都在上班,孩子于幼儿园下课后,就直接送到母亲﹝孩子的外婆﹞家,下班后再去接孩子。每次只要来接小孩时,母亲总不忘在孩子面前数落孩子的不是,说她带这个孩子是多么的辛苦,对孩子表现好的地方则一概不提,造成孩子不愿意到母亲家,眼看从小母亲对自己的态度,现在在自己的小孩身上重演,但又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每天下班到母亲家接小孩成为另一个压力的来源。

当母亲抱怨儿子时,玮萍只好要求儿子要乖要听话。造成孩子没有任何成就感,产生很大的失落感与不安全感。孩子感觉连母亲也不相信他了。玮萍感觉到孩子只要看到母亲与自己说话时,都会很紧张的误认为母亲又在告自己的状。

在带孩子回家的路上,他总是嘟着小嘴巴,一副很委屈的样子,问他什么他总是以摇头或点头做响应,很少说出自己的想法,看到儿子的状况,就好像是看到自己的翻版,心里一揪,自己好像又让孩子陷入同一个压抑的循环。

建议方案

1.      爱要及时,并勇敢的表达出来

从评量报告中可以看出,孩子的气质行为自己很类似,同属内向型,话语不多,亦较容易将心事放在心里,表情较为严肃,对于情感的表达亦较含蓄;然而,孩子是看大人的表情,而不会解读大人的心情,因此建议母亲能及时的给予孩子肯定与鼓励,把爱“说”出来,建立孩子的亲情依附关系,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多陪伴孩子接触新的事物,在孩子发展深度的同时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增加孩子的广度。鼓励孩子自我尝试与想象,避免瞻前顾后,以培养孩子把握时机当机立断的能力。

2.      与母亲会心→学习当自己的父母

对于母亲的行为不需要焦虑,而是找到适当的时间与母亲会心,先谢谢她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然后再谈自己对孩子教育的期许与做法,相信母亲会体会自己的用心,而慢慢调整的。

3.      引导并鼓励孩子表达情绪及自我增强

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除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外,更要再次引导孩子做自我增强﹝例如:跟孩子说:『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好棒,把书桌整理得那么干净』﹞,逐步建立孩子成就感,重新找回孩子的自信。

在情绪的表达上亦然,除倾听孩子说话外,更要鼓励他说出心里的话,并常常给予孩子『爱的拥抱』,母亲的主动表达,才是真正满足孩子心理基本需求的良方。

持续追踪

 

附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