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健康與壓力篇文章分享 文件 為何50%成人不願長大
作者: 网络文章分享 (07-23 11:13) 發表討論 列印 詳細資料

國際衛生組織(WHO)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中強調,健康的人在心理狀態和行為表現上均要符合其年齡特徵。換句話說,人的心理年齡要與生理年齡保持一致;心理上過度幼稚或老氣橫秋都暗示著某些問題的存在。

  典型例子是,女大學生和年輕白領一度流行穿娃娃裝、梳娃娃頭、用奶瓶喝水。這種朝嬰兒期倒退的行為,暗示著拒絕長大。而更極端的例子是,一位女生前不久在美國自殺,據悉她當時正在讀第三個博士學位;對一個年近三十的女性來說,無法真正走向社會,也表明其在心理方面的不成熟。

  對於行事幼稚、拒絕長大、“想永遠扮演孩子而拒絕扮演父母”的人,心理學家將其稱為“彼得·潘綜合症”。彼得·潘是蘇格蘭作家詹姆斯·巴里筆下的童話人物,生活在夢幻般的“永無鄉”裡,永遠也不想長大。這類人雖已進入成年,但心理上還保持了很多孩子的特點:他們愛玩、情緒化、任性,難以自我克制;在生活方面,較依賴他人;對於工作和家庭等成人責任,他們往往採取逃避的態度,如頻繁更換工作,遲遲不願結婚,不願成為父母;他們還表現出一些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不會主動關心他人,卻把他人對自己的關心視為理所當然。

  導致彼得·潘綜合症的原因與家庭教育環境密切相關。比如,父母過分滿足孩子的需要,忽略其應承擔的責任;此外,父母中的一方在婚姻關係中不能得到滿足和慰藉,如父親長期在外,母親感到孤獨和空虛,與孩子結成過度緊密的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母親需要一個永遠長不大、不會離開她的孩子,孩子無意識地接受了這種角色。最後,因為錯過了與父母分離、成長為獨立個體的關鍵時期,即使父母發現問題,想將孩子推出家門推向社會,往往也為時過晚。

  心理不成熟所帶來的影響將波及人際關係、親密關係及工作等方面;當遭遇挫折和人生不如意時,他們還可能沉迷於酒精和藥物。最好的方法是儘早正視自己,正視現實。美國心理學家赫威斯特曾列舉出心理成熟的十條標準,這也是彼得·潘們要真正走出童話、走進人生所要達成的目標。要擺脫彼得·潘綜合症,首先面對現實,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承擔後果,接受人生的局限,走出依賴、等待和幻想的心理陷阱,增強決策能力和行動能力。

  相關連結

  美國心理學家赫威斯特提出

  心理成熟十條標準

  1、能在日常生活中與同齡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這種關係應包括同性朋友和異性朋友。

  2、在行為上能夠扮演適當的性別角色。

  3、接納自己的身體和容貌。不過分炫耀自己的優點,也不過分掩飾自己的缺點。

  4、情緒表達漸趨成熟獨立。凡事不再依賴父母或其他成人的支持與保護。

  5、有經濟獨立的信心。

  6、能夠選擇適合自己能力和興趣的職業,而且肯努力奮發。

  7。認真考慮選擇婚姻物件,並準備成家過獨立的家庭生活。

  8、在知識、觀念等各方面,都能達到一個現代公民的標準。

  9、樂於參與社會活動,也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10、在個人的行為導向上,能建立起自己的價值道德標準。

(本文摘自網路,僅作資訊交流使用。如有侵犯您相關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