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曉梅唸國中的孩子在學校受到同學人際關係的排擠,在學校中一整天都沒有人跟他說話,讓他經常心情低落,有時會說不想去上學。曉梅希望孩子放寬心,把心思放在功課上,不要想太多,也不要理會別人,做好自己的事,專心讀書就好了。但某一天無意中發現孩子居然用美工刀割傷自己的手腕,讓曉梅又驚嚇又擔心,才驚覺事情不如想像中簡單,卻不知該如何協助孩子面對被同學排擠的問題。 孩子與校園霸凌之關係 近年來校園霸凌事件頻傳,甚至有因為受不了網路言論而輕生的新聞,反映出霸凌的嚴重性。所謂校園霸凌是指同儕間權力不對等的欺凌與壓迫,不只是單次偶發的欺負,而是持續、長期或多次的惡意欺壓。霸凌從影響受害者的人際關係開始,導致受害者身心受創,甚至自傷輕生。根據兒福聯盟(2014)針對台灣在學之國小兒童到高中職學生的調查結果發現,有26.4%的兒童青少年表示從幼稚園至今有過被欺負的經驗。在過去一年內有發生被欺負的比例為15.2%。調查顯示:霸凌的類型以言語嘲笑(73.1%)、和關係排擠(63.5%)最多,肢體欺凌只佔25%。其中女生被言語嘲笑和關係排擠的比例高於男生。 一般人想到霸凌大多以肢體攻擊為主,但從上述調查結果得知,目前的校園霸凌是以言語嘲笑和關係排擠最多,使父母或師長容易低估言語嘲笑攻擊或人際關係排擠對青少年兒童的影響力。由於這些間接隱微的人際攻擊,看似毫髮無傷,卻讓當事人在內心淌血,充滿對關係的挫折、自我的無力和無助感,甚至絕望。基於青少年階段是以同儕關係與學校生活為主要的生活重心和發展重點,校園霸凌的高發生率,需要父母給予高度的關心和及時的處理,才能協助家中的兒童青少年順利渡過校園霸凌的風暴與挑戰。 兒盟(2014)的調查結果亦發現,過去一年曾被霸凌的兒青中,很少會或絕對不會告訴老師和家長,尤其年齡愈大愈不想向父母師長求助,顯示在青少年心目中父母不是求助的優先對象。依輔導國高中青少年的經驗,多數青少年會覺得告訴父母師長無法幫助自己解決被排擠的問題,還不如不說。如案例中被排擠的國中生在輔導會談時說:「當我告訴我媽我被同學排擠,她卻叫我去專心讀書,我覺得她根本沒有聽到我的痛苦和難過,我當然知道讀書很重要,可是當我心裡痛苦難過時,我根本沒辦法讀下書。大人以他們自以為為你好的建議來告訴我,卻完全不能了解我內心的苦惱,那說了有什麼用? 一般說來,成長中的青少年逐漸開始減少和父母分享生活或求助,轉向尋求同儕友伴的情感支持和相處,因此遇到被同儕以關係或言語霸凌時,對青少年孩子而言,是相當嚴重的生活大事。 若父母觀察到孩子開始有情緒不佳、焦慮憂鬱、不想上學或人際關係苦惱的現象,要找尋適當的時機,直接和孩子討論,表達對孩子的關心,也鼓勵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苦惱。父母要認真以同理心感受孩子的心情,讓他覺得父母是孩子可以信任和依靠的傾吐對象,這樣孩子才會比較願意向父母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 您正面臨類似的情況,建議您可善用EAP專業諮詢服務,有效幫助孩子面對成長的各種挑戰!我們也將於下個月的關懷文章,提供協助孩子面對校園霸凌之重點技巧整理,了解處理的流程及相關注意事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