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斥孩子「快道歉」,可是孩子非常固执,就是不肯说「对不起」。 Q:现在我最烦恼的事就是三岁的女儿不肯说「对不起」,于是我就会一直骂她,直到她认错道歉为止⋯⋯前几天女儿在沙地上和小朋友抢玩具,把小朋友撞倒了。我喝斥她「快道歉!」她就是不肯。女儿似乎认为「道歉就是认输」,非常固执,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A:能坦率地道歉说「对不起」,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您这样告诉孩子是正确的,绝不是您做错了什么。 只不过有的孩子能比较坦率地道歉,有的孩子却不能。我认为这不是教育方法的问题,而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性格。那么,是不是不能坦率道歉的孩子性格就不好呢?我认为并非如此。 不能坦率道歉的孩子一方面是不服输,但另一方面却出人意外地非常敏感,或是有些固执不会变通,或者在情感表达上比较笨拙。 也有些孩子认定只要承认了一个错误,就意味着对自己的全盘否定。全盘否定自己就等于承认「我没有生存的价值」,这太痛苦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道歉并非简单之事。我们成年人不也是如此吗?如果受到自己尊敬、比自己年长者的责备,我们也许能坦率地道歉,但面对亲近的人,是不是就难以开口道歉呢?比如说受到自己的丈夫责备,会怎么样呢? 如果是丈夫斥责自己:「你为什么做这种事!」「向我道歉!」您能坦率地说出「对不起」吗?即便是自己错了,是不是也想回敬他一句:「那你又怎么样呢!」学校的老师也好,政治家也好,大家都在为难以开口道歉而烦恼。 那么,在这种时候,别人怎么说我们才能接受呢? 比如丈夫对自己说:「我也没注意,是我不好。」那么我们是不是就能坦率地道歉说「我也做得不对」了呢? 如果就算丈夫这么说,我们还是无论如何都说不出道歉的话,而丈夫却不再追究,只是嘟囔一句「下次注意就行了」,我们肯定会从心里感觉是自己不好,今后一定要注意。 我想孩子也是一样。其实孩子知道自己错了。但孩子也有自尊,心里有一条无论如何也不能退让的底线。这种时候我们不要强行打破孩子的底线,而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只告诉孩子「今后要注意」就可以了。 这么做可以让孩子真正反省自己的行为,在这样反反复覆的过程中,孩子反而会变得能真心地说出道歉的话。 能坦率承认错误的孩子会赢得大家的喜爱。真心地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如此,这正体现了父母的爱。只要我们抱持这样的心愿,随着孩子成长,一定会满足父母这种期望的。 本文摘录自《教养,有时需要换句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