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亲子篇文章分享(简) 文件 给孩子多一点谅解,他们只是个孩子
作者: 网络文章分享 (01-28 14:58) 發表討論 列印 詳細資料


  「给孩子多一点谅解,他们只是个孩子!」──这是我和许多父母对谈时常说的话。

给孩子多一点谅解

  有一次在捷运上,看到一位三十几岁的年轻妈妈,对着一个只有两三岁的孩子大吼大叫:

  「你不知道这里是捷运不能吃东西吗?」

  「你不知道这是公共场所,不能哭闹影响到别人吗?」

  「你为什么什么都不懂!你真是笨啊!」

  孩子被打了一巴掌,就开始放声大哭,妈妈便急着要用手摀住孩子的嘴,当然,孩子哭得更激动了。

  相信我们许多人的成长历程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我常常搞不懂,我们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事,爸妈却会气急败坏的把我们打骂一顿。

  对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来说,他饿了就是要吃,他的智能是无法分辨捷运上不能吃东西的;不要说小孩子了,我也曾在捷运上见过乘客和管理人员,为了捷运上不能吃东西而大吵大闹。

  乘客质疑飞机、高铁、火车、公交车、轮船等等,有哪种交通工具限制饮食,他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也没见过这样的规定,于是对要开他罚单的管理人员讲道理。

  管理人员也没什么好讲的,只告诉他:规定不可以,就是不可以,有任何理由请向主管单位申诉!

  于是,只见这位乘客气急败坏的摔东西泄愤。但他讲得也没错啊!要懂规定,还要接受捷运上不能吃东西,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经常到各地国际会议厅演讲,主办单位一再重申:请别在室内饮食!其实道理很简单,地面铺着地毯,如果饮料打翻了会很难清理,尤其是咖啡或果汁。

  但怎么讲就是没有用,民众却很有自信地说:「我绝对不会弄倒!」可是还是有人弄倒了!

  只得对着工作人员,很无奈地一再道歉:「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理解「他只是个孩子」

  以孩子的角度来看,很难理解大人的一些想法和规定,有什么道理上课不能讲话?父母讲话时不能插嘴?有许多大人年龄上是个大人,但心智上,仍是一个孩子。

  看看我们立法院每天上演的政治秀,义正词严、不可一世地斥责官员,他们人人顶著名校博士和立委光环,虽然讲得都对,但可能只是事实的一部分,而态度却粗暴无礼。

  「怎么会这样呢?」当朋友质疑时,我都很无奈地回应:「他们就像小孩子,虽然有着成人的外表,但内在仍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只会用哭闹博取别人的注意。」

  我辅导过许多婚姻家暴事件,太太带着满身的伤,一脸委屈的哭诉她的先生如何没有责任、粗暴无礼,只会享乐不肯工作,她只要稍有意见,就会招来一顿打骂!

  「他还是个孩子!」一个男孩要经过特殊的学习成长过程,才会转变成一个有责任感、愿意主动付出所有来服务家庭的男人。这个社会上,有太多未长大的男孩成为别人的先生和爸爸,只要一受到挫折,或不如自己期待的情境发生,就开始用粗暴的方式响应,口骂脏话,手摔东西,对妻小动手动脚。其实是只有孩子才会这样,而且是小小孩才会这样!

  「那怎么办呢?」谅解他是个孩子!我们清楚知道这一点,所以别和孩子比蛮力,当他无理性的吼叫时,倘若我们也跟着他比大声,事情只会更糟糕。

引导孩子的思考能力

  我们要有知识和智能,知道如何引导他改变:

  1、以孩子的角度谅解他的成长背景,他没有选择自己不生气的能力。

  2、用他的角度看待事情,他被触怒或受挫,的确很不好受,试着接受他的情绪。

  3 、给他一点自我澄清和对话的时间和空间。一个男孩遇到事情,若未能和自己有很好的沟通,则他对外也没有沟通的能力。

  4、给他一点温暖的支持,倒一杯温水,让他慢慢的喝,静静的进入自我对话和澄清的情境。

  5、慢慢观察他,等他的脸色缓和了,再出来与他对话。

  6、谈事情之前先安抚他的情绪,因为他很不舒服,才会这么激动。 

  7、事情的发生一定是有原因的,避谈对错或是非,用问句引导孩子正向积极的思考。

  8、协助孩子给自己一个新的选择和决定,然后给他一些支持和掌声!

  9、把这样的历程当成一个成功的经验,有机会就拿来肯定、鼓励一下,一次两次之后,你就会发现,孩子已经有成年人的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父母成长教室:

  1、辅导没有仙女棒,可以轻轻一挥一点,就让孩子改变。辅导是个历程,凭借的是一点一滴存进去的经验;改变也是个历程,面对孩子,我们必须做个成年人,用智慧和专业引导他走向成长之路!

  2、这个社会有愈来愈多推迟成熟和幼龄化的成年人,他们受过很好的教育,也懂得许多知识,但他们没有谅解别人的心思和处理情绪的能力。面对这样的人,请记得提醒自己──「他还是个孩子!」别和他比粗暴和蛮力,你是个成年人,影响不了他的话,就别靠他太近!

  3、面对我们无法改变和解决的问题,别急着放弃,暂时放下我们无法改变的,试着努力我们做得到的部分,一点一滴累积成功的经验,等到经验足够了,改变就会成为可能。懂得取舍和等待可是高智慧哦!

  4、看重自己、用心的生活和学习,做一个能和自己愉悦相处的人,我们才会有改变外界的影响力哦!

  本文摘录自《别和孩子比蛮力──爸妈要该放就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