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教育分享(繁體) 文件 幼兒行為與大腦的關係
作者: 洪蘭 (01-14 18:16) 發表討論 列印 詳細資料





   幼兒行為與大腦的關係

   主講:洪蘭 教授


   1.        大腦不停因應需求而改變神經網路連接─學習、經驗、壓力、創傷、受虐….,會改變大腦的結構層。

   *1968年MIT的研究在老鼠的大腦裡看到神經細胞死了再生,老鼠和人類是90%的基因相同;1979年在鳥的身上也有看到。而且在管記憶的海馬回的地方,研究發現在89歲的病人身上死後切開來看,海馬回的細胞都是亮的,所以不要說我老了,來不及了,終身學習是會改變大腦的。

   *      語言暴力也會造成小腦的血流量不夠,越是受虐兒情緒越不穩定,從羅馬尼亞孤兒院的例子看到,幾乎五歲以後,即使給他正常的環境,也有點還不及改變了,因為我們的情緒窗口是開的最短的一個窗口。安全感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2.        大腦是環境與基因互動的產物。

   *      921地震東星大廈倒塌,有14名受災戶到榮總做創傷後的治療,經過一年後,發現神經核萎縮,證明行為會回過頭改變大腦。

   *      大腦產生觀念,觀念引導行為,行為產生結果,結果改變大腦。

   *      If the learner has not learned, the teacher has not taught. 如果孩子沒有學會,是老師沒有教對。天下沒有不可教的孩子!

   *      我們都知道空間能力最好的是愛因斯坦,但從他身上,我們得到兩個教訓,一是『腦大不等於聰明』,因為愛因斯坦的腦經過詳細的解剖,只有1230克,以他的身高體重來講,應該要有1350克,所以我們發現腦只要過了門檻,跟一般人一樣的時候,聰明才智是跟神經連結的密度和方式有關,和腦的大小就沒有很大的關係,而神經如何連結是後天可以控制的。另外一個教訓就是:『一個人不可能什麼都好』!大腦是一塊餅,這邊切的多,另一邊就少。愛因斯坦是發明相對論的天才,但他三歲才會叫媽媽,五歲才會說話,以現代來說,這是個語言遲緩者;後來2005年又發現他是個閱讀障礙者。中研院物理所所長就說,愛因斯坦幸好有個好媽媽,他的母親看到自己孩子的長處!如果愛因斯坦生在台灣,現在恐怕還在學寫國字,哪裡會有相對論?過去我們講哪裡跌倒哪裡爬起來,各位現在要知道那錯了,哪裡跌倒「換個」地方爬起來!

   *      人生最美滿的事情是─做你喜歡做的事情,還有人付錢給你做,還要求著你去做!但如果今天你入錯了行,去做你不喜歡做的事情時,因為大腦是不停的在改變,所以請有勇氣跳出來去作你自己要做的事。人只有去做他喜歡做的事情時,才會活得長,因為那是個精神上的愉快。

   *      我們的前腦部分,是專門抑制我們自己不要去做不對事情的地方,這塊地方到20歲才成熟,它是全世界法律規定二十歲以後要為自己行為負責,二十歲以前酌量減刑的原因。所以你會看到在幼稚園裡,小朋友會一邊打人一邊說sorry!這個地方很不幸地也是大腦最早壞掉的地方,所以老人家會跟你嘮叨,去想一想,基本上是他叫你做的事你沒有做,如果你把事情作了,老人家把意念放下,那他就不會念了。因此對待老人家不是給他吃給他喝給他零用錢,是要讓他覺得被尊重。

   *      在國外有報告說在學校裡,十句話裡有九句話在罵孩子,只有一句話是稱讚的;在家裡七句話裡有六句話是罵孩子,只有一句話是稱讚的;每一句罵孩子的話需要四句正向的話才能把效果平反過來!如果國外都這樣了,那台灣是十句話裡面有十一句話是罵小孩的!所以說,有很多的觀念真的要改。如果你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孩子,您會看見長處;如果你是挑剔的心態,那雞蛋裡都挑得出骨頭來!孩子還小,他是從你的眼睛、老師的眼睛、同學的眼睛看到他自己。所以請大人跟孩子說話時,盡量用「正向」的方式。

   *      孩子零至五歲階段,我們強調內隱的學習,所謂內隱就是你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教孩子的,他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學的?!刺激出現,反應出現,我們的人格就是這樣來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孩子要把他留在身邊,從觀察你如何待人接物去學會他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      真正的教室在窗外。

   *      胎教是母親的心情。

   *      過與不及對大腦都不好!現在的孩子不怕刺激不夠,反而是刺激太多了,我們的大腦每天都需要有一段安靜的時間。

   *      2005年,史丹福大學的教授實驗證實,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

   *      人有兩種動物本性:性和動物攻擊。人在世界上生存,為的就是把基因傳下去,基因要傳下去,主要靠交配;為了爭取交配權,所以動物都有攻擊性。教育的目的就是讓你能超越動物的本性!柏拉圖說:「二十歲以前,只要體育和音樂」。體育是運動,運動有一定的規則,我們知道人都有攻擊性,所以用規則的方式把它昇華為運動。運動可以訓練孩子有團隊精神,同時也讓孩子知道打球是有贏有輸的!

   *      教男生和教女生的方法是不一樣的!對女生要私下規過,不能當眾讓她丟面子;對男生當眾罵比較沒關係。女生比較容易用語言的方式表達情緒,畫圖也比較會用鮮豔的顏色,畫蘋果、房子、洋娃娃;男生則畫黑色、咖啡色、畫汽車相撞、畫兩人打架;在幼稚園裡就可看到女生是畫名詞的,男生是畫動詞的。而且女生會去玩男生的玩具,但男生很少去玩女生的洋娃娃,原因在於男性和女性大腦結構上不一樣!所以女生問路只有問女生才聽得懂,問男生是有聽沒有懂,因為女生用顏色和地標認路,男生則是以距離和方位。還有女生開車時,若有人按喇叭,那女生就會開始檢討自己,是不是我開車歪掉啦?!男生就會認為這個喇叭是按別人的,和我沒關係。所以對男生請用明示的方式,當結婚紀念日到了,請用一張大大的紙,上面寫著:「明天結婚紀念日,第一,訂餐廳;第二,訂鮮花」!

   *      閱讀方面,男生喜歡非故事類(例如傳記),女生喜歡故事類。

   *      教育是為將來出社會作準備,請讓孩子學習和不喜歡的人共事。

   *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3.        模仿是最原始的學習─身教的重要性。

   *      「有奶便是娘」經證明是錯的。孩子要的是「安全感」!


   4.        家庭是最早的學習場所。

   *      Parenting is an art not a science。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

   *      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

   *      從孩子的角度(眼光)來看事情。

   *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陪伴孩子成長、養成孩子閱讀的習慣!

    

   PS.推薦書目:<改變是大腦的天性>,遠流出版,洪蘭譯。

                    <浮萍男孩>,遠流出版,洪蘭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