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只要是學習一門技藝,大部分都是從模仿開始的,而模仿也正是學習的一種手段。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模仿名家或老師的演奏方式是學習者最初的一個重要階段,從手型、指法、位置和動作,再擴展至每個音的音響要求和把握,以及對整個樂曲的速度、力度和音色等,學習者都可以先試著模仿。然而,模仿只是一個階段,而不是學習者最終追求的目標。藉由模仿而慢慢消化為自己的東西後,詮釋的音樂才能有自己的風格。否則,一味的模仿,技術再純熟只是抄襲而已。 曾經在電視節目中看過許多人模仿明星唱歌、手勢、動作、舞蹈及唱腔等等,模仿得唯妙唯肖、入木三分,連我都佩服得五體投地,唱片公司也順道幫他們出唱片或合輯,但熱潮一過,這些模仿者也就銷聲匿跡了。反觀一些挑戰原唱者的歌手,雖唱了原唱的歌,唱腔中有時也可見原唱的影子,但他們各自運用了自己的演繹方式及歌唱技巧,有些人唱得絲絲入扣,甚至比原唱者還要好,還更有味道,這就是從模仿中走出自己的風格,相對的,唱片公司也幫他們發片,但這些歌手大部分都一炮而紅,並享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模仿不是壞事,有時候藉由觀摩和仿效,更能找出自己的不足或沒用過及想過的東西,也是對自己耳朵的訓練和樂感的培養。透過欣賞名家的演奏可以反觀自身演奏的問題,更可有效的提高自己審美的感受力,這是一種教育的過程。一旦知道如何運用技巧後,需努力練習,把模仿來的變成自己的東西,還要有自己的詮釋風格,並讓自己的音樂有內涵而不是只有空洞的聲音或膚淺的表象,否則模仿就失去它背後的實際意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