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是山地學校,學生卻有著不一樣的個性,一個快樂、一個安靜,而他們的分別竟在於「音樂」。 最近去了兩所山地學校服務,這兩所學校偏遠程度相同,學校大小相似,屬同一原住民部落,但是一個學校的學生活潑開朗,另一校安靜抑鬱,我覺得很奇怪。下山時,甲校校長打手機來說:「讓你聽一聽我們合唱團的美妙歌聲」一剎時,我了解了,這是音樂的關係,甲校有合唱團,乙校沒有。 柏拉圖在他的《理想國》中說,二十歲以前的人只要音樂和運動兩種功課就夠了,因為這兩種是心和身的教育。音樂對人的感動是超越政治、宗教、種族之外,我以前的系主任是猶太人,但是他在聽華格納的歌劇「尼布龍的指環」,尤其是「諸神的黃昏」時,一樣掉眼淚,華格納不因政治觀點而減少他音樂的感人力量。 朱光潛在六十年前就提倡音樂教育,因為它是群育,一個愛好音樂的人,很少是孤僻的,所以音樂是群育最好的工具。他說「樂」最大的作用在「和」,再怎麼生氣的人,張開嘴開始唱歌後,臉上的肌肉就會鬆弛下來,表情就會柔和起來,暴戾之氣就消失了。有一個卡通非常好,一隻鳥對牠的主人說:「我是因為唱歌才快樂,不是快樂才唱歌。」 甲校的校長說他剛調來山地時,感到學生只是每天來上學,回家作功課,生活裡缺少一種歡樂的氣息,想到學生是布農族,天生有好嗓音,所以他組織合唱團,一早一晚全校練唱,唱出他們民族的心聲,唱出他們的自信心。他說,合唱團不要設備,最便宜,只要有一個好的音樂老師懂得帶就可以了。孩子的聲音清亮,歌聲傳到了山野,在田裡工作的父母放下鋤頭,大聲合聲回來,孩子受到鼓勵愈唱愈起勁。 校長說有了合唱團之後,孩子的功課及行為反而變好了,很少發生吵架打架之事了,這就是音樂的力量,它洗滌心靈,無邪念自然不會做壞事。 山路崎嶇,通訊不良,我只聽到一半便斷訊了,但是真正的歌聲是在心裡的,我懷著愉悅的心情下山,多麼希望城裡的孩子也能這樣暫時拋開課本來唱歌。孔子說「禮樂射御書數」,樂被放在第二位,僅次於禮,表示在孔子心目中,樂比書重要。一個讀書人不可不會樂,它陶冶我們的性情。射是運動,它給我們健強的體魄,柏拉圖是對的,一個年青人有了健全的心和身,自然可以去追求無盡的知識,父母何須擔心他不成材呢? 作者為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